記得一年多前曾經浮現念頭,想要打一篇跟漢字有關的感想文,但當時覺得想法抽象又零散不完整,沒有特別動機之下就淡忘了。
 

20220623_002000.jpg

20220623_005426.jpg

前幾個週末去世貿中心參觀國際書展📚,其實不是預想趁優惠抱一堆書回家,而是想去感染一下書卷的氛圍,也期待在繪本攤位找到想要收藏的繪本。
不過偶然瞥見一本跟文字學有關的書籍,燃起了我的興趣,便把它帶了回家。
書名非常簡潔直白,就叫《文字的故事》,封面配置了好幾個甲骨文,於是很清楚知道這是一本探討研究漢字甲骨文的書籍。

其實當我翻了幾頁決定帶走它的時候,我心裡也忍不住浮現自嘲的聲音:「天呀! 妳果真是個老派、老靈魂的人。😂」
但我知道幾年前的自己可能不會對此感到興趣,然而透過學習書法,稍微了解了那麼一點漢字發展脈絡後,再加上某次參觀故宮,看到被製作成動畫、活靈活現的甲骨文演變過程,當下覺得漢字實在比想像的有趣。也許因為這些認知的累積,我開始對於這些習以為常使用的文字,有了更多的好奇💭。

網路上有時會看到一些下了這樣標題的文章「世界上最難的語言」,而華語漢字總是榜上有名。
讓那些非母語學習者感到頭疼的原因之一,應該就是複雜的文字筆畫。
以前也曾經暗自欣慰,這樣複雜難學的語文就是母語,長大後就覺得輕鬆多了。
(其實如果認真鑽研文學,會發現這是很深的海永遠學不完😅)

雖然很多漢字筆畫繁複,但因為已經很熟悉了,幾乎是把一個字當成圖像概念在接收理解,而人的大腦也會根據經驗,做出自動判別的反應。
↓看過一個實驗,有人刻意把一段中文句子裡的一些詞彙前後顛倒,但如果不特別提及,觀看的人完全不會發覺異常,且能快速讀出正確的語句。
這一點讓我覺得太有趣了🤓,但也可能因為反射習慣,而忽略其中存在的錯誤。

1656002987808.jpg

-------------------------------------------------------------------------

然而讓我最感到驕傲的是,以漢字書寫的書法,大概是最能獨立成為一種藝術的文字。
後來才更去了解漢字的演變,那些刻在龜殼上面的甲骨文,後來演變成篆體、隸書,再調整改良成楷書、行書,為了節省時間又發展成草書。
那不僅只是為了記錄和溝通而存在,整個脈絡就是一連串的人文藝術吧
 

字體.jpg

-------------------------------------------------
 

✏️書封上面寫著這麼一段文字:
「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伸手指頭去指。」——馬奎斯《百年孤寂》

最初從大自然、生活基本所需而造出的簡單字彙,隨著需求慢慢增加,人們開始過群體生活之後一定需要更多文字。
(感覺也蠻像法律的,法律不是必然的真理,只是為了解決群體人類問題而被創造出來的)
喜歡書裡面提到的一個例子,一位深諳某種自然智慧的人,要怎麼將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所理解的知識轉達給別人,然後發現現有文字不足以傳達,於是創造更多的語彙。
又連結想到,一個人的內心有微妙極緻的念頭感受,如果只能受限於極少的修辭語彙,要怎麼讓身邊人有機會更貼近他心裡的世界。

突然想起在網路影片看到的一個論點『貨幣的本質意義在於信任』,基於多數人相信貨幣具有價值,所以才共同使用它來替代以物易物。
讓我覺得語言文字似乎也有那麼一些類似概念,一個群體的人相信某個語言所代表的意涵,在他們之間便有了共同的理解和對話。
若有人刻意設計專屬的創新文字,只開放讓某族群的人理解,那麼他們之間便有了無法被取代的思想交流。
這樣想起來,人的思想是主體,語文文字終究是依附在人類目的背後的工具,覺得不該受限其中,也不該草率使用。

 女書是一種獨特的漢語書寫系統,是一種專門由女性使用的文字,起源於中國湖南省南部永州江永縣由於女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嚴重破壞,再加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及人口外流,現在女書正瀕臨滅絕。

女書體.jpg
----------------------------------------------------------

覺得正因為閱讀了這本書,感受到那些當初參與造字和改良文字的人們,可能是用一顆興奮雀躍又謹慎的心情在著手進行吧✊️
每個漢字的背後都藏著歷史和現象,每個成語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一些成語由於從小學校都會教授,大致明白意思,但對於其中這些文字的來由典故,卻常不清楚。

司空見慣.jpg

--------------------------------------------------------

現在的人,閱讀文字和說出語言,感覺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也因為這麼理所當然,失去了思考更深本質的機會。
覺得現在這個時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發明的流行語彙誕生,有時候為了不要跟當下流行話題脫節,還得特別去查詢一下這些用語的弦外之音。
嚴格說起來,那也是一種被刻意造出來的文字,沒有對它取得共通信任的人,永遠無法融入其中,無法了解懂的人在訕笑諷刺什麼🤔。
只是,對於這樣被動(被迫)式的去植入語彙到腦海中,總覺得有一種無奈和感慨。
也感覺到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那些快速抓住目光的,往往都是誇張或粗暴的主標題,然而謹慎雕琢且對自己負責任的文章,可能只有少數人注意到。
也時也擔心自己為了有效率快速咀嚼一篇文章的重點,看文字像逛博物館一樣走馬看花。
然而真的靜下心認真檢視每個字句,打開情感知覺,才真的有一股奇妙風景映入腦海心田。

📍這本書的尾聲,有一段話我很喜歡,擷取分享。
『真正需要努力去保護的,決不是地球,而是我們自己;同樣的,真正需要努力保護的,決不是文字,同樣只是我們自己 — 我們脆弱的生命,還有脆弱的智慧。』

文章的最後,還是想到之前也曾分享過的體會,語言文字被創造的初衷,應該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非傷害和製造對立。
珍惜這個積累千年的資產,也深刻感受文字傳達和自身的相互關係。

* 覺得有點像在寫報告的體會紀錄文😂,算是對自己交差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字的故事 漢字
    全站熱搜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