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的老師分享了這個近期在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特展,其中最為知名的藝術家應該就是常玉。老師形容常玉的風格介於油畫和插畫之間,覺得學插畫的學應該會有興趣。
剛好看到老師分享了展覽中特別設計成動態影像的多媒體創作,覺得好美很想觀看完整版。
對常玉的印象其實並不深刻,只記得屬於民國早期的藝術家,曾在美術畫冊還有一些週邊藝術品上看過。當時雖然感覺用色偏向黯淡,但確實有種很獨特的線條構圖風格,透過特展可以窺見更多精彩作品和藝術家故事。
這個特展不只介紹常玉一人,也包含了二十世紀三個階段留法的亞洲藝術家,在當時法國帶來了有別於傳統學院派的風格,產生了新名詞「巴黎學派」。
-----------------------
有將展覽介紹看板拍照記錄起來,於是也在文章中分享部分文字
「巴黎學派」(School of Paris)這個詞是由法國藝評家安德烈·瓦爾諾Andre Warnod提出,他在1925年的法國文學藝術報裡以「巴黎學派」為標題,談論到當時巴黎藝術圈的現象。「巴黎學派」不像大部分的藝術流派有著明顯的表現風格或是創作主題來作為區別的特徵。提出這個字詞是因為他明確地感受到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聚集在巴黎,他們的畫作有別於學院裡傳統制式的束縛,他們享受自由、體驗生活,在這個城市中漸漸形成一個別具生命力的藝術生活圈。
【展覽總論】
十九世紀中葉的巴黎為世界藝術之都,「留法」成為許多亞洲藝術家嚮往的藝術之旅。常玉在1921年抵達巴黎,也趕赴了1900年至1960年間因世界各地藝術家群聚而形成的「巴黎學派」盛會。
◆日本藝術家藤田嗣治是此學派中最負盛名的亞洲藝術家,經常被與常玉相提並論。
◆1930年左右,日治時期的四位前輩藝術家陳清汾、顏水龍、劉啟祥與楊三郎也在不同境遇下先留日再輾轉赴法學習。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並稱「留法三劍客」的第三代留法藝家吳冠中、趙無極與朱德群成功融入戰後法國藝壇,且都與常玉交好。
◆與常玉幾乎同時抵達法國的潘玉良,以及躋身第二代留法藝術家的袁柜真,是留法藝術家中難得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