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這部片的緣分,又要從另一部片說起了
2011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法國片-烈火焚身
上個月租回家看完後,有一點想要寫文的念頭
但總覺得縈繞在心頭的,是一股無奈和不平靜
網路上搜尋資料,得知去年得到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最佳外語片的
是另一部丹麥片-更好的世界,後來我也租了這部片看
影片結束後,我微笑著把剩下的眼淚拭去
很高興有人拍了這部片,很高興看到這部片
導演想要說的,絕不是多深奧多難理解的東西
它很真實,用各種不同面貌,潛藏在這世界每個角落
我看過很多探討嚴肅議題的電影
把事實深刻入骨地描述出來
把議題狠狠拋出來,使人沉默,甚至沉重
故事的結局也許不一定是愉悅的
但大多時候是一種平靜的妥協
但在這部片裡,我感受到導演傳達的意念
就和故事主角那位醫生秉持的信念相符合
片子結束,我感覺到的是一種救贖,還有重生 (針對片子感覺啦~)
我知道這世界上種種失序和不平衡
並不是藉由片裡傳達的意念,就可以全數改變
但我知道那是一個方向,也許會伴隨挑戰和挫折
但,我知道那是一個讓我不會懷疑的方向
---------------------------------------------------
奇摩電影簡單的開場描述:
有多少人在遭遇暴力襲擊後,還能冷靜面對?
無路可退的絕境,讓你不得不直視正義和復仇之間,那條模糊的道德界線。
正義與復仇,只在一念之間
仔細思考,有關正義與復仇,無論大小
從小到大,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它們類似的蹤跡
只是我們不一定都有察覺
---------------------------------------------------
一位人道主義者的醫生-安東,固定在非洲難民營行醫
偶爾診區會被緊急送來性命垂危的孕婦
她們的腹部都被硬生生剖開
這是附近惡名昭彰的惡霸,只為了打賭嬰兒是男是女而狠下毒手
面對一再發生的悲劇,履行救人義務卻無法阻止這樣的惡行
直到有天,惡霸帶著腳傷,還有一批帶槍的跟班,來到安東面前
身為醫生,可以選擇要不要救人嗎?
安東面臨到難以衡量的道德標準
在這個充滿殺辱的原始部落,到處是弱肉強食的景象
惡霸認為,我不殺你,我們就是朋友
這是完全別於安東思想體系的另個世界觀
至於片中他的選擇和做法,我只能說
那是踩在道德底線上,盡所謂醫生職責的最後防線
片中有兩位孩童中心人物,一個是安東的大兒子-伊里亞斯
以及一位剛經歷喪母之痛的男孩- 克里斯丁
這兩個男孩個性上迥然不同,前者比較偏向逆來順受
後者有一種對世事不平衡的冷漠疏離感
其實他們的父親也有著相異個性
伊里亞斯父親-安東,內斂冷靜,會理性找解決方法
而克里斯丁的父親-克勞斯,個性較為壓抑,雖然溫柔但常陷在膠著裡
克里斯丁的母親死於癌症,對於母親的的離去
他性格開始變得冷漠、對人不信任,甚至對父親有很深的誤解
當克里斯丁轉到新學校,遇見被霸凌的伊里亞斯
一場執行正義的拉拔戰正式開啟
其實從小地方的動作,就能看出克里斯丁思想中
所謂正義感的定義和執行方式
伊里亞斯的腳踏車又被校園混混-蘇佛拆了氣孔洩氣
一旁的克里斯丁看見了,直覺地拆了別人的輪胎氣孔交給他
他不在乎另個無辜者沒有腳踏車回家,只想解決眼前的事
直到他自己也面臨到蘇佛的霸凌勢力
他決定反擊─私下以暴制暴修理了蘇佛一頓
事情爆發後, 克里斯丁的父親在車上對他說
「他打你,你再打回去,沒完沒了。你不知道戰爭就是這樣開始的嗎?」
他只是冷靜回答「第一次把對方打的夠慘就不會。以後沒有人敢動我了。」
「你們不了解這些事」
伊里亞斯和克里斯丁成為了朋友
一天安東帶著他們在附近逛
突然發現小兒子和另一個孩童
在兒童遊戲區發生了小小肢體衝突
正當安東試著詢問出事情始末時
另個孩童的父親火冒三丈衝出來
不管三七二十一,粗暴地對安東責罵威脅,甚至呼巴掌
安東隱忍下這屈辱,不和對方繼續衝突
但看在孩子眼中,這是他們不能接受的挑釁
安東感受到孩子的不解,努力向他們表明
對方是完全不講裡的人,他只會用呼巴掌來傷害我
但我並沒有受到傷害,我臉上這不算什麼
這只說明對方是白癡,我們不需要理會他們
不過孩子心裡,怎聽的進大人說的這些話
克里斯丁回說「你說他輸了,可是我不覺得他認為他輸了。」
同理,克里斯丁在意的正義,或是輸贏,比較是表象上的
他認出這個無賴的公務車,一心等著找機會報復
他在家裡找到爺爺過去留下來的火箭筒
裡面有足夠火藥可以製造炸彈
伊里亞斯原本並不願意參與報復行動
但又掙扎於友情認同感,最後還是答應了
伊里亞斯:「我們炸他的車子,那旁邊的車子怎麼瓣?」
克里斯丁:「頂多車窗震碎。」
星期天清晨,他倆帶著威力強大的自製炸藥
放到惡霸的車底下,點燃引線後躲到一旁
沒想到剛好有一對母子在附近晨跑,眼看就要在引爆前夕跑經過
善良的克里斯丁不假思索衝出來大喊
卻在炸彈爆炸時受到嚴重波及
克里斯丁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
伊里亞斯的母親對他非常不諒解
前面已經有霸凌事件和他有所牽扯,現在是更嚴重的犯罪行為
她對他吼著:「你以為你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嗎?」
克里斯丁的父親,明白自己孩子心裡有偏差
面對孩子雖然寬容依舊,面對現狀卻不知所措
懊悔的克里斯丁以為自己害死了朋友
深夜絕望地跑到經常逗留的倉庫頂樓
他站在頂樓邊緣,想要結束一切
不過同時得知克里斯丁失蹤的安東
因為聽過孩子提到他們常去的倉庫頂樓
即刻趕往現場,在關鍵時刻阻止了悲劇
克里斯丁的心被安東軟化了
將對母親的不捨和思念傾吐出來
克里斯丁的狀況也好轉的非常快
瑪莉安也放下心結,用寬容的愛接受這個走偏的男孩
原本也面臨婚姻破裂的安東和 瑪莉安
這一段日子經歷了這些種種事情
重新拾回彼此扶持信任的情感基礎
他們擁抱著這一群男孩
******************************
片裡有關兒童的部分,有一些小感觸
有部份電影在探討兒童(少年)偏差行為
從他們的視角看出去,是一個扭曲不完美的世界
而履行成人世界規範的大人們,往往變成了敵方
小孩子用他們的觀點,重新建構一個自己想要的世界
激烈一點的,甚至會用自己的標準,執行所謂的正義
(蠻典型的一部日本電影-告白,也是探討同樣議題的電影)
只是,看似向規範妥協的大人,其實是有很多的考量和不得已
也許是因為身分不同,承擔的責任不同
面對不完美的世界,那股沉痛心情演變出不同的反應
這部片裡的父親-安東,那情操真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尊敬
他想的深,想的遠,為了心中那把標準的尺,不放棄地堅持
↑不同款的電影海報
這部電影心得感覺會比寫「烈火焚身」容易
不是因為劇情複雜度的關係,而是這部電影導出了我也期盼的方向
所謂建設性理論,雖然不代表可以解決所有狀況的問題
但,我知道有時候人們說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義
確實,很多時候都是在一念之間
我們導出現在這個世界的模樣
雖然劇情都被寫出來了,可是再看一次電影還是很棒
而且結束是會讓人帶著暖意的!~
*列入喜愛名單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