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院子這個場所的歷史,節錄網路介紹:
初期可能是日本帝國時期的海軍軍官俱樂部,後做為日僑小學,1952年產權歸屬臺灣大學作為教職員宿舍。2012年臺北市文化局審議通過,登錄為歷史建物,定名為「臺灣大學公共宿舍」,俗稱大院子。
上一次在大院子首次參觀畫展,是看劉墉先生的花鳥創作。
而這次展覽資訊是Mom分享給我,她說作者創作充滿想像力,推薦我來看看。
懸掛在主建築牆面上的大海報,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心想,這算是可愛趣味的畫風嗎?
室內有一張海報寫著藝評人對作者的介紹,很清楚點出這位藝術家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 他身上有著蒙古人的血統。
擷取部分藝評文字『我好奇王振功的繪畫創作,充滿了造型張力,是否來自於蒙古遼闊草原賜與的神秘和神奇的自然力量。……他喜歡將造型誇張化的表現,……跟著内心遊走再創造,有些凝重、有些造型詼諧,圖案化與帶裝飾性的風格展現。』
↓進到內部第一個看到的系列畫作,是各種品種蘭花的局部特寫,且只繪製一朵,讓蘭花純粹成為視覺的焦點。
各種鮮豔的配色搭配,隨興但有規律的細部描繪,讓花卉多了不一樣的生命力。
-------------------------------------------------------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這一系列以"顏色"為主題命名的人物創作
看起來身穿軍服的人物,像是隱沒在大自然和人造物的共生狀態中。
↓紫色 - sleepy
↓藍色 - joy (有點不確定)
↓紅色 - mad
↓黃色 - dumb
↓紫羅蘭色 - sad
↓綠色 - smart
↓下面這幅作品,是由七矮人為發想延伸出來的創意
作者想像如果是蒙古族版本的七矮人會是如何
而這七人呈現代表的則是不同的氣候狀態
------------------------------------------------------
下面這系列左品,是以蛹化做蝴蝶的過程作為靈感
又加入女人優雅、甜美的意象
----------------------------------------------------
下面則是一些我覺得很有插圖風格、凸顯蒙古族元素的一些作品
這些作品確實給我一種獨特的視覺經驗,覺得最關鍵的原因真的源自於他生長的家鄉蒙古,那種帶有點野性的、不受拘束的表現力,還有對自然細微的觀察與擬人化的結合,讓畫面有點超現實、富有想像力。
---------------------------------------------------------
↑作者對展覽的自介,我把文字擷取出來:
我這次展出的作品結合了歷史、自然、色彩與紋理。
創作參考來自奴王朝的文化符號、雕塑和珠寶(金飾和銀飾)並結合我的個人風格和方法,我不是單純地畫出些意象,而是與我的品味結合,並内化成我的藝術。我大量參考匈奴王朝的元素是因為其歷史文物的設計和風格非常地獨特,特别是他們描繪動物的方法。
色彩也是我的畫作的特徴。你會看見生動、炫目的原色,還會看見中間色微妙的组合。若背景與主角同時使用生動的原色,會使它們看起來像在争奪王位,所以我喜歡選擇中間色作為背景。這能幫助我架顯畫作的主角,並使背景看起來具有更大的空間。基本上,色彩的角色是彼此支持並形成一個整體。
我認為自然高度的影響人的行為和情緒,這是我在畫作中使用自然元素的主要原因。所以你可以看見許多雲的元素在我的畫作之中。
在這些過程都完成之後,我的最後一個步縣是使用無意義的元素一線。無意義的線本身是無意義的,但當它們相連在一起之後會形成一個具有意義的形體。用來創造效理的線條元素是我的藝術的重點之一。
1991年生於蒙古
2007-2011在蒙古当地的藝術學院學習並取得學位
2012-2017 來到台灣並就讀國立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並取得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