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全君邀我去看北美館的江賢二回顧展,其實我對這個名字是陌生的,上網先搜尋了一下展覽介紹,看到幾幅畫作,我想我看到了觸動到我的畫面,相信我一定會在展覽中得到啟發,於是很開心地和友人一起去看展。

遠見_江賢二.jpg

其實友人有先在FB張貼藝術家的報導影片,但我還未細看,我讓自己處在有點空白的認知狀態下看展,在純粹的視覺感官下,去咀嚼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館方提供的藝術家專題影片,開頭是緩慢的音樂和鏡頭,解說部分從2:10開始



擷取精簡網路上的藝術家簡單介紹:
江賢二出生於1942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系;之後旅居美國紐約逾30年之久。1996年後回臺創作;2007年在臺東金樽自建工作室;隔年正式定居於此。近10餘年來,尤其進駐東臺灣以後,他的繪畫風格也從長期「封窗」創作的習性,以及慣有的沈鬱、極簡,甚至單色為主的構圖,轉為以繽紛的色彩和筆觸,表達對於自然與生命經驗的沈思與觀照。

江賢二回顧顧展01.jpg

▲當初在網路上看到讓我驚鴻一瞥的畫作,就是這個一踏進展間即目的作品。
不得不說感到驚訝,這幅作品也算是近幾年內的創作,如果不說,我無法料到這是出自一位已到從心所欲之齡的男性畫家之手
畫面反而讓我聯想到日本女性藝術家-蜷川實花的繽紛創作


這幅畫作尺寸非常大,要移動好幾步腳步才能從右細看至左 (390*170cm)
乍看之下覺得色塊隨意渲染,但又覺得其中各自發展碰撞得非常協調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聽到書法家董陽孜要在北美館舉辦回顧展,非常期待參觀

第一次接觸到她的作品,是在幾年前她和阿信在華山聯合展出的”無聲的樂章”,當時展出的作品極為抽象,但線條躍動之間又充滿張力和大氣美感。當時以為她就是單純地用毛筆隨性勾畫出不同的線條結構。
這次回顧展,更清楚知道她自小就臨帖練習基本功夫,在國外研修西畫時也不忘練習書法,漸進將西方美學概念應用到書法上,打破傳統書法的表現手法。
因為自己學習書法,也開始在練習草書這一塊,這次回顧展每件大作,旁邊都會有內容的譯文,現在終於比較能更明確看懂那些抽象線條是怎麼來的。覺得藝術確實親自接觸學習後,看的角度也會漸進不同。
 

擷取自北美館官網介紹:

「董陽孜:行墨」是藝術家董陽孜的首次回顧展,重新梳理與展出她橫跨50年來以筆墨作為媒介所進行的創作實踐之旅。

 

董陽孜1942年出生於上海,自幼臨習書法,自顏真卿楷書和魏碑臨寫入門,後經蘇軾與黃庭堅等傳統書家行草,並於1960至1970年代的求學階段接受各項西方媒材訓練,於書寫中逐漸溶入西方現代藝術構圖,呈現視覺藝術與書法融混的美學。其筆力剛健雄渾、奔放,書寫的字形結構佈局等自成一格,以獨特的書寫與詮釋開創了「文字藝術」的新風貌。
 

本回顧展將呈現董陽孜各個時期的創作,包括早期部分西畫創作與書法臨寫,至其約1980至1990年代對傳統書法之筆墨章法與紙幅的研究、探索,以及加以擴延。1990至2000年左右的書寫具高度表現力,不僅具有書畫合一的表徵,對於文字內容與筆墨線條結合的表現愈加精煉。而1990年代末之後所作的數項「巨大書寫」系列,不但挑戰個人藝術家以毛筆書寫的體力極限,創造出恢弘的氣勢,引起觀者視覺上的震撼,也挑戰傳統書法的觀賞方式。
董陽孜積極將書法美學融入現當代生活與視覺藝術,幾十年來在台灣各地經常可看到她的題字,如「臺北車站」、「雲門舞集」與「金石堂書店」等,她近年亦積極參與跨界合作,以突破傳統書法的多元實踐呈現於現當代社會。


董陽孜回顧展01.jpg

董陽孜回顧展02.jpg

早期創作 

董陽孜回顧展03.jpg
 董陽孜在國外學習西畫時,在創作過程中對於東方水墨這一塊風格仍特別感興趣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拖了點時間才把相片整理上來><)
2019年在玉溪有容舉辦的世界新聞攝影展,邀請了來荷蘭的策展團隊一起參與開幕
開幕茶會準備了來自九個國家的點心美食,並有現場英文導覽以及即時翻譯
如往年一樣,拍下自己喜歡的作品和說明卡
不多敘述,簡單放上來做個紀錄

入口處先來一張
2019世界新聞攝影展17.jpg

2019世界新聞攝影展18.jpg
▲聽說是負責人請一位學藝術的學生幫忙捏一些小人布置會場

2019世界新聞攝影展21.jpg
▲非常"有特色"的各國美食
 

2019世界新聞攝影展01.jpg

2019世界新聞攝影展01+.jpg
▲今年的主題相片

---------------------------------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幾年沒有寫過音樂相關的網誌,其實也很少刻意去搜尋特別的音樂,加上缺乏動力,也就鮮少更新了。不過很偶然地,在Youtube的許多推薦影片裡,瞥見一個黑白淡雅的影片封面,那是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

艾怡良.jpg

我對這個名字其實很陌生,有印象的資訊大概只有『創作型歌手』『得過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然後依稀記得網路有人說她現場唱功不穩。
奇妙的是我自己潛意識,則是覺得她是個很有個性但可能風格偏冷門的歌手吧
! 於是我看過幾次那部影片封面卻沒有點開聆聽,直到某天瞥見這部影片有四百多萬的點閱率,哇! 這引發了我的好奇心,於是那天夜裡我第一次聽她的創作演唱。



真的很奇妙,無論旋律、歌聲、歌詞、影片,我看到一半時便明白為什麼點閱率還蠻高的,當天我就重複播了四次以上。
有別於一般流行國語音樂的調性,她似乎將每個旋律都飽滿地吸附在歌詞裡,曲風給我一種很綿延濃密的情感,如同歌詞傳達的,她好像將全部對生命和青春的愛,都滿滿地鑲進歌聲呢喃裡。
但這樣的情感濃密卻不激昂,有一種溫暖和包容性,好像一種鼓勵一種安慰。

也是這偶然一瞥,我發現她對於用文字的敏銳度很厲害,深深喜歡上她的歌詞,像是:
我多驕傲 這是我的骨架 我的內臟
『因為 妳會 垂直活著 水平留戀著』
『我一橫一豎描上過程,我一刀一剪摺成了永恆 』

艾怡良-垂直活著.jpg

這是我對艾怡良的一個很初始的認識
當然接著就會對她其他作品感到好奇,不過剛開始YouTube推薦的幾首音樂MV,是幾年前一些關於愛情主題的作品,大概聽了一下,但沒有很強烈的印象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月的某個晚上,大姐突然捧著一盒袖珍屋勞作組到我面前,說希望我協助她一起完成組裝。
當下其實驚慌又排拒,不是我不喜歡DIY,而是好幾年前我已買過兩組初階版袖珍屋玩過了,覺得此癮已了,現階段不該再衝動買來玩,怕消耗時間又佔空間。
原本想裝傻,鼓勵她先自己動手,但連個幾天回爸媽家,她一直關心我何時開始幫忙。瞧了一眼她起頭的屋子(有點慘烈),又看到繁複的說明書,覺得不出手不行,索性帶回住所做。
忙碌的白日結束後,每晚播擠一點時間剪貼黏切,耐心跟意志力是必需的。用了點樣子出來後,潛藏的DIY癮頭就自己跑出來了...
第一次嘗試袖珍屋接電線,好險成功了。雖不完美,但成果還是覺得有成就感。
姐當時是衝動買了二組袖珍屋,一款是居家小屋,另一款是較複雜的咖啡館,剛好是我非常喜歡的風格。她留居家小屋,將咖啡館送我。
年輕時會夢想開一間咖啡館(發現很多女生年輕時都有這種幻想...),工作幾年後便知道經營一間店不容易
喜歡的可能只是當下喝咖啡的閑情愜意,而現在擁有一間迷你咖啡館也很不錯


完成袖珍屋後,最有趣的事情之一,便是拍下幾可亂真的照片
在此紀錄分享

Simen袖珍咖啡館01.jpg
也簡單紀錄製作的過程圖

Simen袖珍咖啡館02.jpg

架高地板,接電線,感覺就像真實的裝潢,但是簡易版的
咖啡館這款接電燈最難的地方在於有三盞燈,會有6條電線,正負各3條
需要正負分開銜接,再接上另一組正負電線
電線很細,去塑膠管的時候,力道一但太大很可能把整條電線都用斷了

Simen袖珍咖啡館03.jpg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7259.jpg
IMG_7260.JPG
---------------------------------------------------


IMG_7264.JPG
IMG_7265.JPG
------------------------------------------------------------------------


IMG_7262.JPG
IMG_7263.JPG
-----------------------------------------------------------

IMG_7266.JPG

IMG_7267.JPG
IMG_7268.JPG
-------------------------------------------------------------

 

IMG_7270.JPG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衣III主視_02.jpg

書法家董陽孜女士與服裝設計師合作的 讀衣系列進入第三年
這次是在華山文創舉辦
來看一下簡介影片


也可點連結看一下去年的展覽
http://glasscat219.pixnet.net/blog/post/47624637

去年感覺有看到一些大膽創新的設計,像是結合電子燈光效果
也有符合實用穿著的設計
今年設計師比較回歸書法自的主體去延伸

設計師: 李迎軍


IMG_20181021_180505_2.jpg

IMG_20181021_180516_3.jpg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地有大美.jpg  

因為有訂閱蔣勳老師的粉絲頁
所以第一時間就看到有老師個展的消息
跑到藝廊『古公館』發現是一棟大樓裡的小展間
當時有好多看起來藝文界學術界的人在現場
我有點害羞地穿梭期間
作品簡而精,喜歡蔣老師的朋友適合去逛逛

只有拍一部分作品


IMG_20181014_163417_9.jpg

IMG_20181014_163548_4.jpg

這次展出的作品種類
有油畫 水墨山水 書法
有人像 大自然 抽象畫,禪意其間

IMG_20181014_163926_0.jpg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9515038_1874728055926147_4174678610797395968_n.jpg

巴西印花設計師Christopher Z. Pinto個展

因為和朋友參加草山玉溪的音樂會活動,就順便看了玉溪有蓉當期的展覽
美麗的花布掛滿了展場

IMG_6452.JPG

IMG_6453.JPG

官網介紹:
「我在日本進行博士研究時非常好奇著日本女性如何透過自己身體的語彙來對應她們所處的社會,無論她們選擇展露的形象是中性的、漂亮的、可愛的、嚇人的或是造作的...後來,我創造出一個以日本神道信仰為藍本的宛若女神的角色–Taniuba,她象徵著消費主義與虛榮,並照護著那些出入在澀谷逛街購物的女性們。Taniuba與她的居所Makie即為為此次展覽的主視覺,而在創造出Taniuba這角色後,我也進一步發展出以她為中心的神話。」

IMG_6454.JPG

IMG_6455.JPG

IMG_6456.JPG

IMG_6457.JPG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點猶豫這篇文,應該歸在藝文性質的Blog,還是個人札記的Blog (不過可能都沒人看吧)

這小小感想的起因,源自於數個月前,工作量很大很繁忙,必須盯著電腦螢幕不停歇地用經驗值累積的美感,完成一個又一個設計案件。無論是否屬於自由發想的性質,都因為時間底線的壓力,變得像是只具有基本美感的工作機器。心情也頗煩悶,有時會聽音樂尋求舒緩,但一會兒時間好像又提不起勁。

某天我突然搜尋
Taipei TED,透過一些激勵人心的18分鐘演講,讓我如機器般的工作模式,添加了一點心靈上的調和。當然並不是所有受邀者分享的內容都讓我同理共鳴,也有些講者說話的語氣調性,讓我聽的耳膜吃力。
某天偶然地聽到蔣勳演說的留18
分鐘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插曲便延伸開始。


留十八分鐘給自己:蔣勳 TEDxTaipei




想先說,感到抱歉在前頭,因為我對蔣勳老師長時間以來,似乎都帶有一點刻板印象。
從青春時期記憶裡,我對這個名字,一直都和美術館展覽販售的導覽作者畫上等號,以前總不免心想,怎麼每次都是他寫導覽,是美學教育的壟斷嗎? 也不免認為他的解讀導覽,可能缺乏獨特個性的感觀,而像教科書般的標準答案。但我竟然從未好好認真聽過他語音導覽的聲音和內容,也不清楚他面容的模樣。

那天聽到他TED演說,開頭他朗讀一首他寫的詩,那聲音一下,我發現我的心整個安靜了下來。看到他的面容頭髮比我想像的蒼老些(都因為我以前不好好去認識人家),相較於前面聽到的那些慷慨激昂演說,這段關於詩的18分鐘,像清淡的一杯水,初始覺得不重要,但其實觸碰到內心根源基本的一塊。


Editor_201607141574920.jpg  

文章標籤

玻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