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邀約Mom去世貿參觀新藝術博覽會的展覽
這次其實有特地用手機記事本註記喜愛的藝術家名字
不過太巧地過了幾天手機就壞了,畫作和藝術家的資訊無從兜起
於是我也就自在地放照片欣賞不用多介紹了... :p
不過下面這位畫家一定有印象,因為是Mom之前學畫的老師的作品-姚遠
這次系列主題跟金魚有關,我蠻喜愛這系列的,有日本浮市繪的裝飾感,又有東方吉祥的圓滿感覺
--------------------------------------------------------------------------
下面的作品,對,都不知道作者是誰了
所以就分享個人感覺
山峰的畫作,這個我不知怎麼解析歸類風格,但真的覺得受光面的顏色用的畫龍點睛
- Jun 25 Mon 2018 01:41
2018新藝術博覽會
- Mar 10 Sat 2018 23:56
中韓美術交流展-2018
母親大人去植物園散步,順道去了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回來便鼓勵我要去看『中韓國際美術交流展』
撥空去看,真的覺得很豐富很精采
只有特別拍一些喜歡的作品作紀錄
這個展覽的參與作家,幾乎都是在藝文學術界有些成就或是參展經驗豐富的人
↑這個畫作的特別之處,是作者結合國畫和素描的呈現
葉子閃著銀亮的效果
↑好寫意大膽的筆觸
現代感的水墨插畫
- Mar 07 Wed 2018 00:48
晃│影-史帝夫 ‧ 麥柯里個展-2018.03
看到朋友去當代看展的照片,很感興趣,於是趁著假日馬上去參觀
Steve McCurr就是那位拍下經典照片-阿富汗的少女的攝影師
此個展用多元方式呈現展示攝影師的經典作品,和傳統攝影展很不一樣
擷取當代藝術館簡介的部分文字介紹:
麥柯里攝影感動人心,成名作《阿富汗少女》召喚人們加入義工去幫助難民,影響深遠。
麥氏跨越許多文化與世代,從攝影記者到以影像 說故事,從膠片到數位,不變的是他對人性本質行為之捕捉與呈現。
他說肖相:「要有情感,要說出其人特質,要不同而難忘,更要表現出人性的共相」。
本展以影像之取像(making picture),成像(rendering image)及in/印象(innervating impression) 三階段為軸,設計包含12件裝置藝術的展覽空間,探求、解答並提出更多攝影藝術與哲學問題。
感覺這些攝影作品畫面都有很強烈的戲劇性張力
像寫實的劇照
暫停的畫面卻又不斷湧出光影 聲響 語言的感覺
- Nov 14 Tue 2017 01:10
2017世界新聞攝影展
● 對一切漠不關心是我們未來最大的危機。-珍古德
● 真正的環境保育者明白這世界並非祖先所給予,而是我們向後代子孫借來的。-John James Audubon.
● 給你愛的人高飛的翅,歸來的根以及留下來的理由。-達賴喇嘛
● 永遠讓人們在與我們相遇之後過得更好。擁抱受傷的弱者,親吻破碎的靈魂,友愛失落得人們,並關心那寂寞的眾生。
● 在愛裡,我們明白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在戰爭裡,我們則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Kristin Hannah
● 勇氣的反面並非怯懦,而是盲從。-Rollo May
● 勇氣並非消除絕望,而是儘管絕望在側,依然有前進的能耐。-Rollo May
● 我們唯一該恐懼的是恐懼本身。-羅斯福
---------------------
- Nov 07 Tue 2017 00:26
讀衣Ⅱ 時尚×藝術 跨界展-2017.11
看到友人分享這個展覽的照片,我週末馬上就去光顧了
之前就曾看過書法家董陽孜女士的展覽-無聲的樂章,即便那時對書法也不甚了解,仍是十分欣賞墨色的力道和運轉
董女士自幼學習書法,出國進修西方藝術後,融合結合東西的概念,遂成為獨一無二的書法風格
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否定她的書法,說不符合傳統書法結構
但可惜對方不清楚,董女士的作品早就跳脫傳統了,不能用那樣的標準評斷,也覺得董女士的字充滿設計美學
<以下摘自松煙文創官網介紹>
讀衣》意味著從服裝閱讀筆墨韻味,也為獨一無二之意
《讀衣》時尚╳藝術跨界展為董陽孜墨寶線條,結合服裝設計師創作的跨界演出。.....
為持續推廣華人固有文化藝術─書法線條之美,2017年推出《讀衣II》時尚╳藝術跨界展,邀請香港兩位服裝設計師何善恒、鄧曉滔參與,與上一屆擁有精采表現的 三位台灣服裝設計師周裕穎、陳劭彥、詹朴,再加入蔡宜芬,藉由兩地創作風格、形式不同的文化相乘,提供觀者不同的啟發與靈感,看見文字藝術的更多可能!
後來有再去學書法,再來看這些作品,會更有不同感覺
- Oct 10 Tue 2017 00:09
愛馬仕奇境漫遊展-松山文創2017.10
前天去松山文創時就有發現,有一展區外排滿了人龍,當時因為要去看母校特展,所以也沒多加留意
結果沒多久表妹就來約我看這個大排長龍的「愛馬仕奇境漫遊」展
------------擷取官網部分介紹-----------
對巴黎人來說,漫步是一種在不期而遇中發現驚奇、探索未知的生活方式。愛馬仕「奇境漫遊」展覽即是以此為靈感,以匠心巧思構建10個獨立而又融會貫通的空間,展出甄選自Émile Hermès珍藏系列、愛馬仕檔案館系列以及當代系列作品,以純粹法式精神,運用充滿夢想與想像力的藝術裝置與表現方式,潛入詩意棲居的深處,近距離感受時間的價值,分享每條街道、每扇櫥窗與每件展品背後不凡的生命體驗。
------------------------------------------------
我想用極為精簡方式介紹這個展... 也許可以稱為,多元、華麗、創意、奇幻的手法,且充滿巧思+誠意十足的''商品櫥窗''
因為台灣展區是巡迴展最後一站,所以免費入場,不過人多確實無法好好觀賞,有些可惜
裡面的構想和佈置,值得細細品味。 我無法拍照拍出許多細節,仍是現場看最有感
- Oct 09 Mon 2017 01:26
台藝大設計學院60週年展-2017.10
在大學教授的FB上看到母校-台藝大設計學院60週年展在松煙文創區展出的訊息
隔天便去現場參觀,想順便回溫一下學校的味道
設計學院包含 大學部的工藝設計系/視覺傳達設計系/多媒體動畫藝術系,以及碩博士班
個人覺得工藝設計是很強大的技術
我只會動動滑鼠用平面的圖 QQ
純粹拍照紀錄,拍了很多工藝作品
動畫作品以及新媒互動作品比較無法用照片表達,所以也沒有拍照
【工藝品類】
↓這個作品很精緻吸睛,不過靠近看到上面的小人,真的是Q版的小人,忍不住莞爾笑
↓這系列心型玻璃作品真的很美
- Sep 05 Tue 2017 01:01
上帝的建築師-高第誕生165年紀念展.2017.9
好友說很想看華山藝文區展出的高第展
並不是因為她之前就是高第迷,而是她知道高第在建築歷史上是經典
這也算是我比較少接觸的展覽類型
但看完展後,確實打從心底稱讚這位建築大師的才華
---------------擷取官網展覽介紹文---------------------
在高第的作品中建築、藝術、科學是密不可分的要素,模型是他最主要的創作工具、建築則是他巨大且豐厚的實驗成果。本次高第建築的世界巡展,共展出來自巴塞 隆納聖家堂、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等63件建築模型。.......
他運用力學結構、科學幾何實驗出非直線的建築語彙,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年代,創造出不同角度的弧形建構建築。
整個展區的規劃也十分呼應建築大師的概念
大廳整個用木架架出高聳教堂的感覺
也展出很多建築元素縮小比例的翻模作品
- Sep 05 Tue 2017 00:27
造夢。日常-國際袖珍雕塑展.2017.9
週六和友人看完華山的高地展,接著就來到歷史博物館旁邊的公藝發展中心看展
原來記憶中的科學館早已成為現在這樣子,很美
以下文字擷取自"國立台灣公藝研究發展中心"官網展覽資訊
本展邀請日本、中國等地多所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以及臺藝大雕塑系師生共同展出
展覽規劃除呈現袖珍雕塑是如何從想像到成形的過程,以及在塑造、石雕、木 雕、金屬造形、複合媒材等各種類型上的表現特色
在「微觀風景」、「情境截影」、「自我辯證」、「議題延伸」四個子題之下,來呈現國際與在地豐富多元的日 常生活想像。
袖珍雕塑的微型化,形成了觀看的距離,呈現多元而繽紛的視點。這些雕塑將想像世界涵納其中,展現日常經驗迷人又深刻的多種面向,引領著觀者持 續造夢。
以下,就分享些我喜歡的作品,不多文字描述了
第一張就分享非常吸睛的
- Apr 21 Fri 2017 01:27
2017國際藝術博覽會